工业型煤的生产与使用
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研制工业型煤,六、七十年代,为满足小化肥工业的发展,高效压球机,先后开发出石灰碳化煤球、腐植酸煤球、粘土煤球、清水煤棒等造气型煤炉前成型技术,特别是石灰碳化煤球,江西压球机,在中小化肥厂使用较多。 “七五”期间国家组织多项工业型煤科技攻关,开发出了多种型煤工艺,粘结剂技术,研制出工业锅炉和窑炉用型煤,化肥造气与工业燃气用型煤,镁压球机,工业型焦用型煤示范厂,总生产能力为55万吨/年。进入九十年代,国家为了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,加强了型煤的推广应用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工业型煤年产能力约3000多万吨,主要是中小型化肥厂和小高炉型焦。全国约有60%的中小化肥厂用型煤做原料,矿粉压球机,替代了相应数量的焦炭或块煤,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。其他型煤则处于示范或商业性示范阶段。
1996年5月13日,国家计委、国家经贸委、国家科委联合印发了《中国节能技术**大纲》强调指出:“因地制宜推广型煤和先进炉,杜绝散煤。推广烟煤无烟煤燃烧技术,发展多品种、多规格的型煤生产。发展煤粉成型技术,利用煤泥生产型煤。积极研究开发型粘结剂和工业型煤”。国家经贸委推出“九五”国家重点新技术项目,首批推出的49个项目,发展型煤就是其中的一项。2000年8月31日国家发展计划**和国家经济贸易**颁布的《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、产品和技术目录》中也要求加强“工业及生活环保型煤制造”。大大推进了型煤技术的研究和型煤生产的发展。